黑龙江省精神疾病防治情况调查

2014-08-01来源 : 互联网

近年来,由于我国强制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程序缺失,个别疑为“被精神病”的强制收治案例不时成为舆论热点。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经常发生,精神卫生问题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从2013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部分省市的配套政策也相应出台。去年9月22日,我省卫生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等10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黑龙江省重性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重点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收治、管理、服务、保障等问题中各部门的责任划分给出了系统的指导意见。尽管我省的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又有了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但记者在深入调查中发现,要建立一个衔接顺畅、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精神疾病防治系统,仍面临诸多困难。

精神卫生医疗资源的尴尬

1万张病床相对于全省38万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以及无数流浪精神疾患,无异于杯水车薪

我省最早的精神专科医院建于1953年,其前身是北安的一所荣军医院。因收治在战争中受到精神刺激的解放军战士较多,逐渐发展为省内外颇有名气的北安精神病医院即省第三医院。记者在省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了解到,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不仅起步早,目前水平也位于全国前列。我省精神专科医院区域配置比较合理,13个地市基本所辖范围内都能有至少一所。精神疾病床位占有率很高,从业人员资质和数量也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全省精神医学专门医疗机构共有31家,分别隶属于卫生、民政和公安系统。其中隶属民政系统的医疗机构较多,大多承担着辐射区域内“三无”、低保、社会流浪无主精神病人的收治、康复任务,同时也面向社会病人。隶属于卫生系统的医疗机构则主要面向社会患者,往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为一体。唯一隶属于公安系统的黑龙江省安康医院,则是我省依据法定程序,对有触犯刑法行为、经鉴定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进行强制医疗或加以监护的专门机构。

据统计,全省精神科床位约为1万张,日常住院患者约1.1万~1.2万人,这个数字与全省38万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基数相比可谓杯水车薪,精神卫生医疗资源缺口很大。因为国家财政补助较多,患者个人花费相对较少,民政系统的精神专科医院更是“一床难求”。以承担整个哈尔滨市区域内民政救助和社会精神障碍患者的收治、康复任务的哈尔滨市普宁医院为例,全市近千万人口中仅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人数就为5万余人。该院已连续三年增加住院床位,其中每年收治的社会流浪精神病人就达160人次以上。

“自愿”与“强制”的两难

法律法规定义模糊,公安机关、医疗机构遇事难断

为了防止“被精神病”的发生,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精神卫生法》中多次强调了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和出院的自愿原则。这些规定让该法从出台起就备受争议。“让精神病人自己决定接不接受治疗?有哪个精神病人肯去?”,“病人都留在家不治疗,万一跑到街上伤人怎么办?”怀有类似疑惑的人不在少数。

省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专家表示,“自愿”就是“纵容”这种理解有些偏差。实际上,《精神卫生法》规定,就算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本人不愿意,其近亲属或符合规定的相关部门也可以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如果诊断表明就诊者确实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其有伤害自身的行为或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需经其监护人同意实施住院治疗;有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即便本人和近亲属不同意,也必须住院治疗,也就是启动强制医疗。

但由于《精神卫生法》中一些规定的说法并不十分明确,实际操作中很难执行。哈尔滨市花园派出所副所长魏超卓告诉记者,比如辖区内有重性精神病患多次扬言要伤人,但从未有实际动作,除非亲属主动,他们无权强制该人住院治疗。但根据规定,对这种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病人,公安机关有看护管理责任。他们就只能经常派人看着这名病患。而对卫生系统的医疗机构来说,问题要更多些。省第三医院副院长蔡萧君告诉记者,《精神卫生法》对患者特别是肇事肇祸和有这种倾向患者的出入院程序规定的更加细致,这些规范既是人权底线也是能够对医疗机构起到保护作用的红线。法律也更加明确了不同患者送诊的各方责任,特别是近亲属等监护人的责任。“但是还是有小部分患者,特别是一些访诉患者会以法律规定必须自愿为理由‘找后账’,坚称自己‘被精神病’。还有比如曾肇事肇祸病人病情稳定可以出院时监护人却不肯来接,医院更不敢让病人独自离开。虽然法律已经规定本人没有能力办理出院手续的,监护人应当为其办理出院手续,却没说监护人不肯办该怎么办,医院没有强制力。法律中这种执行力差的规定也给我们带来不少困扰。”

“刀尖上天使”的短缺

待遇差、危险大,医护人员职业认同感低

省三院精神科共有500张床位,精神科的医生却只有30多人。平均每个医生要管十多名住院患者,还要出门诊,值夜班,压力可想而知。精神卫生领域医护人员短缺,已是精神专科医院面临的共性问题。有调研显示,我国每10万人中,精神科医师数为1.82,护士数为2.99,这一配置处于中等收入国家中的较低水平。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缺口更大。精神卫生领域人员短缺,非精神科医务人员对这类疾病又不易识别,确诊不及时,病人病情常被耽误。

每年大批的医学生苦于“医院难进”,为何精神科医护却如此短缺?记者调查发现,很难找到职业认同感是首要原因。在社会上,人们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不多,对精神疾病存在歧视和偏见,连带精神科医护也受到一定歧视。“在医院里,其他科医生给病人治好病,病人会感谢,家属会四处宣传。可我们的患者对你做的一切努力都无动于衷,家属更是对相关话题避之不及。听说在政府包分配的年代,有些被分到精神病院工作的医护都是哭着来的。”蔡萧君说,大部分精神病患没有家人陪护,喂水喂饭都要医护亲手完成。同样辛苦考取执医证,为病人付出更多,却不被社会认可,收入也与综合医院医生存在差距,这种强烈的落差感是大部分精神科医护人员都要过的心理关。但真的从事这个行业一段时期后,就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当然,从整个医生行业来比较,精神科医生的稳定性还是相对较差,每年读书、转行离开医院的人还是不少。”在精神科工作了18年的护士长崔丽慧告诉记者,因为精神病人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精神病区大门要上锁,造成精神科护士有三大通病,“大嗓门、说重复的话,总到腰间摸钥匙。”除了精神的时刻紧张和压抑,受到身体伤害的风险更是无时不在。记者在省三院采访时,就有两名护士被突然发病的患者打成了骨折。精神科的医护人员,几乎人人都被病人打骂过。轻者鼻青脸肿,重者头破血流,更有甚者,因病人的突然施暴流产,甚至丧失了生育能力。记者问崔丽慧,每天都生活在这种危险中,你不害怕吗?崔丽慧却说,开始害怕,后来就习惯了,也学会如何更好保护自己。其实这些病人也很可怜,常年在院的,有的连换洗的内衣都没有,一年到头吃食堂。所以医护人员都会经常给病人带吃的用的。蔡萧君表示,要改变精神科医护人员短缺的现状,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