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中午,家住哈尔滨市阿城区的60岁刘克诚和66岁吴柏林一起相约出门。经历2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们来到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的一家茶馆说相声。这里仅有几十张座椅和“巴掌”大小的舞台。傍晚,20分钟左右的表演,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两位老人却乐此不疲,满足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
刘克诚和吴柏林从小就痴迷相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听说哈尔滨有个民间自发组织的相声社。两人一拍即合,在这里做搭档说相声,并且深受观众喜爱。“我们老哥俩从小就喜欢相声,退休在家没事做,就在一起搭档说相声,现在我俩能说30多段。”刘克诚说,“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俩为何不管风霜雨雪坐好几个小时车来说相声。其实我们都是为了找乐、圆梦。演出时,看着观众哄堂大笑,我们心里特舒服。”
周末的夜晚,在这小小的舞台上,和两位老人一起轮流上台的有十多位,从七八岁到六七十岁,从在校学生、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到退休职工,这些不相干的人,因为一个共同的相声情结联系到了一起。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台下的观众不时地被逗得哈哈大笑,笑声、掌声不断。2012年5月,民间团体自发组建起的龙缘相声社就在这家“简品茶馆”里快乐地演出了两年多。
“*初我们几个相声迷在微博、**上组建了一个相声群。可总觉得网上聊不过瘾,就相约来到这家茶馆说相声,没想到这家茶馆的**也是个相声迷,听我们说得不错,就提议免费提供场地,让我们在茶馆里开相声沙龙。于是,每周六、周日傍晚,这里就有了免费的相声。”龙缘相声社班主宝音龙向记者介绍。
当过5年文艺兵的张斌也是龙缘相声社发起人之一,转业后在哈市一家企业工作,业余时间在这里说相声。“我们演出没有门票,没有任何的报酬,音响设备、服装道具都是我们自己出*买的。
家住香坊区的潘苗苗是龙缘相声社的“铁杆粉丝”,每到周末,她都会早早地来到茶馆,在过道的拐角处等待演出开始。“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过相声,去年春季,在这里,我**次看到真人说相声,感觉真是太不一样了,他们说得太有意思了!”潘苗苗说,“我平时的工作很忙,来这里听相声是我*开心的事,一周的疲惫都不见了。”
在哈市做服装生意的孟先生也是一名“龙粉”,他还曾经专程去过北京、天津的小剧场听相声。 “在这个不大的茶馆里听相声,喝点茶,吃点小零食,感觉非常好。”
每到周末,都市里喜欢说相声的人和喜欢听相声的人都会聚集到这里,大家通过笑声和掌声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不论台上还是台下,人们都在圆梦,一个快乐生活的梦。虽然只有短短2个多小时,却让人们忘了烦恼,享受快乐。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