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下岗女工。
她把一个小门市建成彭山*大的粮行。
她做过很多“傻”事:在可以拿几千元“摆平”的工作上花了一万多元;同业的商品跌价,她滞后涨或者不涨,同业的商品降价,她马上降。
……
她叫袁学彬,她说“只有诚信才干成人”,她会永远死守诚信。
“*”款的考验
1996年6月的一个下午,彭山县便利粮行来了一名汉子,汉子直接找到袁学彬后拿出一张袁学彬亲笔写的欠条:“彭山便利粮行欠中岩挂面厂货款12600元”。汉子小声对袁学彬说:“你只要给我几千元,我就把欠条给你……”
中岩挂面厂,刚和便利粮行成立单干关系。由于信任袁学彬的为人,挂面厂让袁学彬打了欠条。没想到,欠条掉了被该汉子捡到。
给一部分*就可以发出欠条,相当于白捡了近万元。在1996年,这些*够买一套住房。那时,她的大儿子已经成婚,并有了女儿;本人还有二儿子和三儿子,一家六口住在80平方米的宿舍,糊口有些未便。
可是,袁学彬并没有给几千元发出欠条,而是实时告诉挂面厂。为了让挂面厂安心,袁学彬找亲戚伴侣借了12600元,还给了挂面厂,并请求对方出具收条。
带头下岗,她艰*创业
袁学彬在便利粮行的创业之路很是不轻易。在中途她痛失爱人,本人也曾病痛缠身,但她保持诚信经商,哪怕走得再累,也不去“抄近路”。
1993年4月,粮站减员,作为营业组组长的袁学彬主动下岗,借*和三位职工建树了“便利粮行”。
创业的苦,不成思议。前两天,工具没卖出去,合资人却走了两位。必须主动出击,第三天,袁学彬踩着三轮车,带着上百斤大米来到市场。一个上午,只卖了15斤。
“粮站的陈米,哪个吃?”村民的一句玩笑话提示了袁学彬,她马上找亲戚借*,到村上收稻谷打成米,而后运到农贸市场,一个上午,卖出去100多斤。
此时,摆在袁学彬前面有两条路:一是去农村收稻谷打成米,米质量好,每斤利润两分*,而且累;二是到粮站进谷子打成米,米质量稍差,每斤利润四分*,也轻松。袁学彬决然选择了前者。
质量**了,处事也不落下。不论天有多热,客户家有多远,楼有多高,袁学彬总是准时把别致的大米送到。
就这样,她的客户愈来愈多,事业也有了起色。
可就在此时,袁学彬的爱人患上心脏病,她不能**梭于医院和粮行之间,成天累得筋疲力尽。不幸的是,16个月后,爱人还是走了,还欠下7万元。爱人的离去,让袁学彬备受冲击。灾患丛生,这时辰,她的腰疾苦哀痛难忍,步履坚苦,整小我委靡不振。竞争对手传言,袁学彬撑不下去了,便利粮行要垮了。听到传言,她从头抬初步……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