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退化趋势明显

2015-04-20来源 : 互联网

黑土地是****的*特**宝贵资源。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区,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东北黑土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商品量占全国的1/3,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加强黑土地保护,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大规模、**度的开垦,近年来黑土地资源退化趋势明显,量在减少、质在退化,加强黑土地保护已刻不容缓。

4月9日,全国政协礼堂金厅,全国政协在这里召开第二十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强黑土地保护”问题协商议政、建言献策。

黑土地“量减质退”,保护刻不容缓

黑土从哪里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方精云介绍说,黑土是东北地区特有的气候和植被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土壤类型。数万年至几十万年前,草原和森林植被枯死后的残体在原先的沙砾层上逐渐堆积,形成厚重的腐殖质层,*终发育成养分丰富的黑土。据估计,每形成1米厚的黑土层,需要3万至4万年。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以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对东北黑土资源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诸多调查和研究,总体的结论是黑土区农业生产效益较低、黑土地资源恶化和损失呈现加重趋势。

“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但耕地尤其黑土耕地土壤正在向着非健康、非生态的方向发展。”说起黑土地,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何小平忧心忡忡,“一是土壤有机质下降,养分平衡失调;二是土壤耕层变浅,黑土层流失严重;三是土壤结构变差,面源污染显现;四是有益生物区系明显减少。目前,土壤有益微生物、蚯蚓和青蛙等数量急剧下降的农田屡见不鲜。”

“黑土地面临的‘量减质退’局面,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潜在风险,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源于过度开垦利用、不合理的农田管理和耕作措施、长期忽视水土保持措施等。”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分析说。

“黑土地保护*突出的问题就是土壤退化。”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李晓安说,究其原因,除了风蚀和水蚀等自然因素外,不科学的耕作方法是主要因素之一。李晓安介绍说,东北黑土区玉米种植的方法为垄作。垄作虽有提高地温、利于种子萌发和出苗等优点,但也存在使土壤水分散失,垄台易被风蚀而产生毁种、植株倒伏等缺点。且收割后将地表秸秆等有机物清理干净,会使土壤微生物的食物减少,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降低,影响到土壤养分的转化和积累,造成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增长很快,但粮食的增长方式却是不可持续的,大多数增产是建立在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上,导致耕地一直在失血、贫血,土壤有机质快速下降。目前,不仅仅是东北的黑土地,我国大部分土壤也是如此。”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指出。

立法要先行,政策要给力,科技要提速

保护黑土地,立法要先行。“现有的国家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新修订的环保法,都涉及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条款,但各有侧重、不够全面,且主体分散、责任不清、可操作性不强。”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协主席姜明说,建议国家制定耕地保**,形成以耕地保**为核心,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环境保**有机衔接、相互补充的严密的耕地保**律体系,以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为目标,明**护包括黑土地在内的各种耕地资源的责任主体,落实法律责任,引导**、企业和农户依法规范保护耕地。

“建议国家将黑土地保护纳入‘十三五’规划,大力支持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农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改善黑土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品质,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姜明建议。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也表示,应加快制定黑土地保护建设管理规划,将**黑土地耕地划为**基本农田,建立数据库,严管严控。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追求粮食产量,强调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可是在数字的背后,耕地质量却被忽视。因此,国家应调整农业发展战略,使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升同步,粮食补贴与‘地力补贴’并行,耕地利用与保护要兼顾。”何小平建议。

保护黑土地,科技是支撑。“国家应出台政策,在资金投入、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对研发、创新有利于保护黑土地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给予支持和鼓励。”李晓安建议。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保持水土、防*土壤侵蚀为目标的新型耕作技术体系,有别于传统耕作方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化学除草和秸秆还田等技术。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投入低,节省劳动时间和强度,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优势。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机械与工程学院教授徐涛建议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黑土地的综合*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理是关键。通过黑土地生态价值核算摸清家底,探索编制黑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应对和化解黑土地系列危机的重要政策选项。”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建议。

综合施策,充分调动农民保护黑土地积极性

保护黑土地,核心问题是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他们的积极性,许多措施都将落不了地。座谈会中,与会代表建议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农田保护支持制度,保证开展粮豆轮作、粮草轮作的农民收益不减少,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支持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和积造有机肥。

黑土地流失包括量的流失和质的退化。“解决质的退化,只有长期、大量补充有机肥一种方法,且对我国其它耕地同样有效,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常委、台盟吉林省委主委王天戈说,应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充分发挥秸秆的饲料功能、燃料功能和肥料功能,将以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资源通过厌氧发酵获得沼气并提纯成天然气,确定为“十三五”国家引导生物质资源应用的主推模式,并大力扶持。再用沼渣、沼液改良黑土地,从而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理及黑土地保护的多赢目标。

虽然秸秆还田是一项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但因秸秆收集难度高、粉碎成本大,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往往一烧了之。“建议国家对实施秸秆还田的农业经营主体实行补贴,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何小平说。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华夏董氏兄弟集团执行董事董配永也深有同感。“保护黑土地要倡导使用农家肥。现在种地大多依赖化肥农药,长期以来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减少,水土保肥能力减弱。我们要把保护黑土地寄托在农家肥上。”董配永建议国家鼓励推广使用农家肥,力争使农家肥使用比例由不足5%上升到50%以上。

“建议建立财政补贴等激励机制,加大投入,鼓励农户改善农田管理和耕作措施,提升土地有机质含量,防止水土流失,实现黑土地合理持续利用。”廖永林说。

“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因地制宜推行免耕播种、深松整地等技术措施。鼓励引导农民全面推行保护性耕作制度。加大农产品和农机补贴力度并完善相关政策等。”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原主席王国发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欧阳华说,农民现在保护黑土地资源的积极性不足,因为只有经营权,没有继承、转让权利。建议加快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使农民单一的经营权进一步拓展到占有、处置、入股、转让、抵押、继承等多种权利,从土地产权制度上根本解决农民保护黑土地资源的积极性问题。

标签: 黑龙江财富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