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雷达:如何将技术变成生意

2015-05-13来源 : 互联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多元的需求也越来越能够得到满足。譬如,本文提到的声音搜索就是这样一门满足消费者音乐搜索需求的产品,它不仅能提供通过复制原声进行匹配的搜索,还支持来自人声的哼唱搜索。

当你开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突然从电台里传来一段熟悉的旋律,你忍不住想把它找出来,却想不起它叫什么名字。这段熟悉的场景出现在王磊的商业构想里,他为其续写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打开手机上一款叫做音乐雷达的应用,对着它哼出熟悉的旋律,系统即会根据旋律前往数据库搜索,并将完整的音乐呈现在界面上。

这种以旋律搜音乐的功能其实并不神秘,国内外互联网*头多有布局。而在不久前,**在摇一摇中悄然上线了音乐外放的原声搜索功能,令音乐搜索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放大。

音乐雷达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能提供通过复制原声进行匹配的搜索,还支持来自人声的哼唱搜索。

音乐雷达创始人王磊告诉《**网商·经理人》记者,跟原声搜索相比,哼唱搜索在技术难度上要高得多。前者只需从数据库中找到一段和片段一样的音乐,*多需要考虑噪音干扰或者节奏快慢,但后者除了要对噪音干扰进行抑制外,还需要针对用户的跑调、音高的不准进行处理。“前者是**搜索,后者是模糊搜索。”他说。

双向布局

2006年,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读博的王磊开始接触语音识别这一领域,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人声与数据库的匹配。彼时,国内尚未具备移动互联网的环境,而在音乐搜索、识别和交互领域也尚未出现完整的商业模式。面对尚不成熟的市场,王磊选择了蛰伏。

让王磊产生创业冲动的契机来自于国外一家叫做Shazam的公司。2011年,做音乐搜索的Shazam不仅走通了技术路线,还一举贯通了商业模式。

简单来说,Shazam类似于一个音乐分发平台,通过搜索技术引导用户下载音乐,然后付费购买。王磊发现,2011年全年,苹果音乐商店七八十亿美元的销售额中,有10%是Shazam贡献的。这让他万分感慨:音乐搜索市场的好时代来临了。

然而,对比国外环境,无论是西欧还是北美,用户的***付费比例都相当高,而国内对虚拟产品进行付费的环境并不成熟,单纯复制Shazam的模式,可行性显然不强。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王磊才为音乐雷达这一产品选择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在2B和2C领域进行双向布局。

在**模式上,音乐雷达在C端以B的角色上线,接入中移动音乐基地开放平台,一旦用户在音乐雷达上搜索到好的歌曲,便能直接在手机上付费下载并设置为彩铃,而音乐雷达可以从中获得25%~30%的分成。王磊告诉《**网商·经理人》记者,目前,付费彩铃用户主要集中在三线以下城市。

此外,音乐雷达还通过嵌入其他音乐客户端,成为技术提供商,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和中移动的咪咕音乐上关于音乐搜索的技术,都集成了音乐雷达的产品。

技术原理

从原理来看,音乐搜索属于语音识别的一个子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理论——这项技术通过模拟人脑的行为,在达到一定积累后,根据算法识别出相应的内容。

深度学习*早的应用是在谷歌。谷歌开发了一款深度学习机,无需人工标注,直接将图片输入机器,几个月后,计算机就能从输入的图片里找到相似或相同的物品。

王磊告诉《**网商·经理人》记者,与大多数人的理解不同,音乐搜索和语言无关,其主要判断依据是旋律而非唱词。用户在客户端录音并上传到音乐雷达的服务器后,后台系统*先要将其中的旋律特征提取出来,生成一个音符的时间序列,然后再和数据库进行快速匹配,找到与该时间序列一致或相似的文件,*终输出到用户端。其中技术水准的评判主要依据正确率和响应速度。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