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伟铭:创业者要把自己的内功练好

2017-05-23来源 : 互联网

我们经常会问创业者,你有没有对标的美国公司。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你能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找到一家成熟的公司作为对标,那证明你的这个模式可能就是靠谱的。

的确,我们也看到一些成功的对标案例,比如**和谷歌在信息检索结构化上对标,这类需求似乎是一样的。在电商中,大家愿意在网上购物,亚马逊和京东可能也是类似的。但中国和美国在很多垂直行业的情况就大不一样,**无法对标,比如企业服务和医疗健康。

我们再拿云服务来举例,亚马逊做云服务,是因为有大量的数据,并产生了服务器的冗余,所以才要将这些服务器转租给其他人。这**是一笔经济账,是由非常现实的商业现状加上现成的技术力量所决定的。而反观我们国内很多的云服务公司,它的商业模式都是生憋出来的,没有现成的资源,指望着拿投资去造资源。设想亚马逊的云服务如果为了*夺市场份额,先免费再收费,你便没有了任何竞争力。再者美国的历史才不过几**,而中国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两国的国情也**不一样。

所以我建议创业者在创业实操中要忘掉美国,从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在视野格局上则要及时跟进美国的行业动态。

硅谷确实是全世界创新的核心地区,他们的很多思路、估值方式、看待一个事物的方法,都产生了一大堆新东西。但比如GMV(网站成交金额)这件事,实际上是因为ebay还很小的时候,而用于体现其价值的一个核心指标。于是从十多年前,美国开始用GMV来衡量线上电商企业的价值。但现在GMV对于电商行业的价值就没有那么大了,还是要看转化成收入的指标。这些都是受了美国之前的影响,而忽视了*早的本意。

很多事情,没那么多「神机妙算」

这些年做投资下来,我深深感悟到,其实在投资这个行业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阻击手。不光是创业者,我们投资人也都是风口上的「猪」。而所谓的风口也仅仅是大家事后总结出来的说辞,很少有人能洞见未来的趋势。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你只需要跟着这个大趋势走就行了。

我曾问过淘宝的**任总经理,当初你们怎么想到要做淘宝?

他说,「2003年6月,***头eBay以1.5亿美元的追加投资收购了易趣,因为担心eBay要插手我们的B2B业务,所以我们决定要做C2C的淘宝去搅eBay的局,从而使得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法进攻我们的B2B业务。」13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淘宝,正是这个偶然的策略性产品,现在支撑了阿里巴巴大部分的价值。

有一位前任的阿里外籍副总裁Porter Eri**an曾拍过一部名叫《扬子江上的大鳄》的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阿里巴巴一步步的成长经历,非常值得一看。当时阿里巴巴*初的十八位创始人挤在西湖边上的一个小公寓里,大家的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可能他们自己都不会想到,*后这家公司能发展成今天这般规模。再看马云的简历,英语老师,做过黄页,没有过任何大公司的工作经验,没有管过超过一个班的学生这么多的雇员,任何一项你都该打叉。如果你有机会穿越到1999年,变成投资人,我想你当时很有可能也会放弃投资马云。所以很多看似光荣伟大的事情,*开始做的原因或许是很简单的,或许就是没办法死撑下来的结果,**没有后来媒体所讲的那么神机妙算。

多一些常识,切记不要扯淡

我们投资人的工作难点,有时候不在于判断趋势,而在于判断这个决策是否正确,一个正确的决策除了来源于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分析以外,还依赖于我们对常识的认识。

比如账面上的100块*比2块*多,但有的时候2块*背后的价值要高于眼***0块*的价值。这次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我们这帮每天被新思维「轰炸」的投资人是怎么看待创业当中的常识与反常识的。

那什么是创业的常识?

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在我看来,*重要的创业常识就是不要扯淡,要直面自己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创业者在见投资人的时候,不要和投资人扯淡。而避免扯淡的关键,就是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如果我们发现某个创业者**不知道这个行业发生了什么,只是非常主观地抒发自己的见解的时候,我们会想立刻结束见面。其次,创业者要加深自己对所在市场的认知,要有足够强的洞察力,要知道你在这个市场中的位置是什么。*后你在与投资人交谈的时候,还要先选好一个角度,告诉投资人你要做的事情是已知市场的延伸还是对市场的颠覆。

当年雷军做小米的时候,可能有一半的投资人都去见过雷军,但回来开投委会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雷军的简历来看,他非常懂企业运营,擅长营销与产品开发,但因为现在他所进入的硬件领域**是他之前所不熟悉的,而且过去的硬件市场壁垒非常高,供应链也非常复杂,他能做成功吗?这让很多投资人困惑不已。

如果你依照常识,作为投资人,是不能投资这样的公司,因为这违背了投资的常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早期的投资人错过投资小米、京东、阿里等*头的原因。我们每天也在复盘,我们又忽视了哪些信息?错过了哪些应该看到的趋势?所以有时大家不做某件事情,绝大多数情况是因为过往的常识让我们产生了片面的认识,而实际上这可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行业上的常识一般不需要再强调,创业者自己都很清楚。但在整个的战略层面和节奏感上,有些创业者的感觉并不强,比如说总是乐观的估计自己的现金流、总是乐观的估计新客户或者投资人的表示等等。这个行业需要乐观,但是在涉及到生死存亡的事上,一定要非常保守才行。比如说现金流预测、现金存储量、项目交付日期等等。

如果赶上经济周期下行,这个时候你根本就游不过江对岸去,那你就在河岸边先等着,那水退了之后你再游,否则一进去就会被冲走。你需要做的是在岸边稍微等一等,等水势小一点后再游过去。

经济下行的时候更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看待自己所处的状态。我的意思就是可能得放掉很多幻想,虽然融资这件事看上去已经很苦了,但它相对于你的业务来讲,它仍然是高大上、形而上的一个东西,它不如你每个月要面对工资单那个时候的真实和可怕,毕竟融资仍然是一个命运掌握在其他人手里的过程。

如果你的节奏感差,那么你需要失败,不断的失败。撞南墙的次数足够多、频率足够快,要能快速的意识到问题所在。什么叫快速呢?大概需要个5~7年时间,有的时候5~7年,可能仍然在同一家公司,可能换了很多家公司,*后把事情做成了,这都是很幸运的。

所以创业者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内功练好,如果自己还不赚*,那么什么时候赚*;现在还没开始收费,那什么时候开始收费。你做的是一个生意,只不过可能是一个特别大规模的生意而已。你要想法把它变成生意,要不然这个坎儿就过不去。

AI别只看重技术

我们*近看到各种各样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创业公司,人工智能也已经从图灵时代变成今天的应用的时代。我看到很多创业团队其实还是在讨论技术,当然,技术非常重要,这一点不排除,但有了VC你还要准备业务,要把BP变成产品。

AI有多火?去年整个行业投了50亿美金,硅谷和北京加一起。今天我们讨论行业投资,我们不能只是看北京或者看硅谷,今天无论是移动智能还是互联网,我们两边看。海峡两岸投50亿美金,是2300个VC投资人参与到1700家公司的募集工作中,中间包括很多大公司。

15%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过了这个线这个技术很可能爆发,有些技术可能没有到临界点,这是我们平常评价一个技术是不是值得投资。比如每个基金十年时间,2027这个公司在不在?上市或者被收购?可能被收购。反过来推我现在要不要投?什么价*投?投多少?这些和基金策略有关。

从非常长期的角度来讲,很多事情都是值得投资的。如果从非常短期的机会窗口考虑,可能很多事情是不敢投资的,所以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在看待每个新技术爆发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关注的一些点。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