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在追求极致中享受幸福

2017-07-12来源 : 互联网

35岁晋级教授;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年轻的院士之一;49岁提出界面高温超导;50岁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称为是“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52岁获**电视台“科技盛典”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称号;53岁获得*届“未来科学大奖”,奖金100万美元,这位“顺风顺水”的物理学家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

但就是这位“顺风顺水”的大先生,硕士考了3次,报考中科院物理所,物理只考了39分;攻读博士学位,别人花5年时间,他却用了7年。到底是怎样的力量,支撑他走过那段看似灰暗的日子?一个个荣誉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

薛其坤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的一个农村,儿时家里穷,农忙时不上课,父母平时都忙着下地种田,没时间管孩子读不读书。就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薛其坤顺利考进了山东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曲师大物理系,一心想报考哈工大的研究生,可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他回到学校一边教书一边苦读,两年后,报考中科院物理所,这次物理只考了39分。连续两次落榜,对他的心理打击非常大,周围人也劝他别固执,可他还是鼓起勇气考了第三次,终于考入中科院物理所。

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薛其坤跟着导师继续读博士,从事表面物理的研究。别人读博士用5年时间,他却花了整整7年。1992年6月,薛其坤迎来转机,导师陆华把他送到日本学习,希望能通过联合培养弥补国内设备条件方面的不足。让薛其坤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科研路上的考验接踵而至。导师樱井利夫要求他们一周工作6天,风雨无阻,并且每天要准时到达实验室。薛其坤对那段岁月记忆犹新,“每天就是三件事,吃饭、睡觉、搞科研。有的时候困得坐在马桶上都能睡着。”

1995年,薛其坤取得一个科研上的重要突破。1996年,薛其坤被邀请在物理学规模*大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做报告,开始在**物理界崭露头角。199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的薛其坤带着家人回到了祖国。

薛其坤1999年回国从教,到现在已经近***。他培养了十七位博士后,七十二位博士,和三位硕士。他说,除了科研,大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要尽一切可能,培养对社会有用的、正能量的人才。薛其坤很自豪他的学生把他以前从事科研的快乐,从事科研的一些传统,传承到他们自己的学生身上。

薛其坤要求学生要不顾一切追求**。他有一位学生,要根据几年的科研成果,写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收到到学生论文初稿时,薛其坤一看就晕了:“这个学生英文写作水平,居然跟我的口语一样差!”他把论文发回给那位同学,让他认真地修订10遍,每修改一次,保存一次。没想到,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学生的回邮,发现有两个存储文件,保存间隔时间才1分钟,那可是七八页的论文啊!这下可把薛其坤给气坏了。

他马上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从语法错误,到段与段间逻辑,甚至一个词一个词带着他改。“回去之后,你继续改,**遍查语法,第二遍查用词,第三遍查段落间的逻辑联系,第四遍看整个行文的思路…”让学生一遍遍修改的意义在于,告诉学生对待学术要严谨,和要有一颗追求至极的心。

薛其坤收**至少满足两个条件:**,对学术有兴趣;第二,学会和谐跟人相处、协作精神。薛其坤说,自己尤其强调与人相处这一点,他认为唯有学会与别人合作、具备团队精神,才能在科研团队中有所成就,因为,每一个科研项目都是整个团队整体协作的成果。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