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小贷即将签约银行直投项目”

2014-06-09来源 : 互联网

阿里集团的金融业务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但它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种种传说的背后,究竟有多少传闻是真的?去年占小贷行业半壁江山的新增贷款是怎么做到的?

围绕阿里银行传闻,阿里小贷背靠大数据的网贷模式以及这些年阿里与银行合作的恩恩怨怨,2月26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家专访阿里集团小微微贷事业部总经理娄建勋。

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资产转让

《中国经营报》:2010年成立至今,阿里小贷累计发放了1700亿元贷款。仅2013年新增贷款就接近1000亿元,几乎占全国新增贷款总量的一半,阿里小贷为什么能发展这么快?你们是如何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的?

娄建勋:这1000亿元是指我们2013年累计发放的新增贷款,周转的次数很多,借出去的*减去还回来的*,现在剩下的余额只有不到120亿元。

阿里小微微贷事业部有三家小贷公司,自有资金共18亿元。

我们放贷的资金来源除了自有资金之外,主要是通过资产转让的方式。*典型的方法是跟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做了资产转让项目,在深交所挂牌交易。通过这种方式,去年我们获得90多亿元资金。简单地来说,就等于多了90多亿元资金进行放贷。其他的资金来源,我们小贷一开始运作的时候还有些银行贷款,但从银行借款的杠杆率也只能放大到50%。即使放大到100%的杠杆也没有多少额度,这不是我们资金来源的主流。现在*主要的是资产转让模式。

另外,现在我们正在谈银行的直投项目:客户由我们来找,客户的信用评价由我们做,并由我们提供违约担保;但资金来自于银行,借款人是跟银行签合同。这种模式我们在跟多家银行谈,希望能大力推动与银行的这种联合放贷模式,可能很快会签约,这是我们近来的**工作。

《中国经营报》:阿里几年前也曾与建行、工行等合作放贷,*终不了了之。目前来看,阿里小贷与银行合作贷款的焦点仍然集中在:数据由谁掌控?双方如何分成?风险谁买单?你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娄建勋:我们会给银行提供满足贷款监管要求的数据、贷款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但要把淘宝和天猫上的所有数据都给银行,这不现实。在贷款分成上,基本上是按各方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匹配。

在这个合作模式里,早期我们会把担保引入,因为银行一开始不太放心客户的信用评价和客户的风险等级,引入我们的担保公司做担保。后期如果银行认为这种合作风险可控,可以把担保拿掉,我们可以减少一部分担保收入,这样银行的风险补偿就更大一些。

早期的合作是失败的。我们把那么多客户的信息给到建行、工行,审批通过率却特别低,只有2%~3%,甚至1%。这种合作解决不了**问题。因为银行会挑里面*好的、在其标准下允许的客户。但实际上我们认为尽管小企业规模小,但不意味着没有信用,所以我们后来通过阿里小贷做自营贷款。

线上放1元和100万元贷款成本没区别

《中国经营报》:有数据显示,阿里小贷服务小微企业超过70万家,户均贷款余额不超过4万元,银行和小贷公司都不乐意去开发这部分客户,你们怎么控制成本和放贷风险?

娄建勋:我们放贷分两大类:一类是淘宝天猫的客户,经营销售都在网上完成,所以有相对完整的销售、经营、物流数据,我们做授信更快更便捷;另外一类是阿里巴巴B2B贷款,传统的一些线下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贸易企业的网上交易行为很少,这部分还要依赖线下的调查和走访,流程会相对长一些。

在线下的部分成本相对高一些,但线上部分成本就低很多,对我们来说,线上放1块*贷款和放100万元贷款没区别。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