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撒钱”背后的野心

2014-06-09来源 : 互联网

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什么比赛掏*请大家坐出租车?他们正在发动一场*包里的革命,消灭现金,让你习惯用**或者支付宝去支付、消费、理财,同时留下大量的数据。

在这场革命中,这些数据将成为重中之重。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商户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共享数据和信息时,传统商业世界的法则将被**改变。

包括消费者和商户在内的两个庞大群体的使用习惯,以及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决定了这场革命能否成功。

腾讯和阿里巴巴都疯了吗?他们正在比赛着掏*请你坐出租车。

过去几个月中,出租车行业突然成为一个*惨烈的战场。中国*大的两家移动支付公司——腾讯和阿里巴巴,在这个战场撒下了30亿重金。

2014年1月10日起,手机打车软件公司嘀嘀打车给通过**完成叫车订单的司机、乘客各奖励10元,同时推出1万单免单的活动。同日,其竞争对手快的打车为使用支付宝付车费的订单每单奖励司机15元,奖励乘客10元。

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这两家公司,分别由腾讯和阿里巴巴投资入股,**和支付宝也分属腾讯和阿里巴巴旗下。

据快的公司一位内部高管透露,在阿里入股前,他们这帮从硅谷回来的创业团队只想参照美国打车软件UBER,静悄悄地做个小而美的打车工具,解决打车难问题。但阿里的入股,特别是“撒*大战”开始之后,节奏全都变了。

阿里无线事业部的陆俊负责快的项目运筹,他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撒*”并非阿里的初衷,在内部,这原本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项目,却未料想,形势如此迅猛。此时,嘀嘀宣布在**上线,将叫车、支付整合到一起,并给出诱人的奖励额度。

重武器直接摆了上来。陆俊说,“(嘀嘀)他们真的很快,我们是被动的,被动地搞成在我们所涉足的行业中动静*大的了。”

2月10日,嘀嘀打车将补贴从每单10元降至5元,这一度被认为是烧*大战的尾声。但就在一周后,快的在2月17日宣布“永远比对手多1块”的策略,理论上可以将这场战争拖入无限循环中。情况一度发展到嘀嘀打车每单随机奖12元至20元,快的打车则每单13元,补贴范围也都不同程度地扩大了。

他们真的都疯了吗?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逻辑和算盘?

撒*的野心

在“消灭现金”的交易过程中,通过移动端消费得到的消费者数据还将发挥更大的功用。

在打车软件推广上一掷千金,对于阿里和腾讯而言,都是在新的支付方式下对新客户的争夺。

数据显示,两巨头在这场城市出行入口争夺之战中短兵相接,结果就是快的和嘀嘀用户使用量的增长一日千里。

快的的上述高管透露,仅仅在一年前,快的的日均订单量只有1000单上下。但截止到3月4日,快的的全国日均订单量达到600万,其中使用支付宝*包付车费的日订单数突破150万。而在1月10日至2月9日期间,嘀嘀打车日均订单也颇为可观,为183万单,日均**支付订单数为70万单。

“有人去菜场买个菜也开始打车了,”出租车司机黄金涛感叹道,“真是撒*,来回奖励的*比花的还多啊。”

据估算,嘀嘀、快的两家公司可能一共投入了近30亿元用于补贴、推广,这一烧*的力度前所未有。但一名IT公司市场推广人士认为,这一行为背后并没有超出常规的商业逻辑,甚至有着不低的性价比。

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互联网公司买流量的一般花费:在移动端获取一个App下载的用户需要花费8毛到2块*的成本,获取一个App激活且经常使用的用户*便宜的需要8块到15块的成本,质量好的更贵,甚至达到30-60块。这样算起来,打车软件们“黏住”的客户都是优质客户,并没有让它们花太多的冤枉*。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