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胡路区营造“家园文化”服务群众零距离

2014-09-01来源 : 互联网

近年来,乘风社区党工委紧紧把握住居民对“家”的天然归属感,以打造“温暖乘风我的家”服务型党建品牌为切入点,努力营造“家园文化”。尤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乘风社区积极开展“建家”行动,用“家”的标准建设社区,用“家”的责任管理社区,用“家”的情怀服务社区,努力建设和谐温馨舒适的乘风幸福家园。

要营造“家园文化”,*先要为居民“建家”。

乘风社区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服务内容和**,建设不同类型家园,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营造文明和谐“大家庭”氛围。

两年前,让胡路区**投入90多万元对原有乘风街道大楼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办公大楼统一设置了“中国社区”标识,并按照“三厅三室”规范化要求合理设置社区功能室,墙上“社区居民之家”几个红色的大字格外醒目。在这里,居民可以办理低保、就业等数十项业务,十分方便。

与此同时,乘风社区“情暖夕阳”助老家园、“爱满朝阳”希望家园、“阳光四季”残疾人康复家园、“向阳花”志愿者家园、“一米阳光”便民家园、商务楼宇服务家园也纷纷建立起来。这些建设标准高、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服务家园,*大限度地满足了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

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单靠社区党组织的力量是不够的,乘风社区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帮居民“管家”。

创新“1+9+X”党组织模式。“1”是社区党工委,“9”是9个居委会党支部,“X”是若干党小组,“三驾马车”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提升“管家”能力;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根据企业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项目,用项目的完成,推动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为居民管大家;把乘风地区科学划分为67个网格,建成67个党小组,以网格内党员、居民骨干、个体业主、企业单位人员等为主,开展组团式服务,为居民管小家。

此外,乘风社区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积极作为,鼓励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广泛参与,目前已建立各类社会组织68家。由69岁老党员苏秀琴创办的爱心大姐工作室,以帮扶救助、奉献爱心为宗旨,架起了党和居民相互沟通的“连心桥”。

秉承以服务为先的理念,乘风社区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努力让居民“恋家”。

创新“红纽带”帮扶模式。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带着“红纽带”民情日记入户采集信息,问民所需。目前,社区67本“红纽带”民情日记,每一页不仅记载了弱势群体的诉求,也记载了与居民之间浓厚的亲情。

**步民情日记写诉求,第二步把诉求分析整理,第三步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服务,第四步把群众诉求变项目,由党员志愿者认领,协调解决问题,乘风社区创新阶梯网格服务模式,实现了从群众反映到诉求件件有回音的“闭路循环”。

同时,“限十服务”、“网格服务”、“家事通热线”,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已经累计接待群众8000余人次,按时办结率达到100%,为群众打造了一张“拓到边、沉到底”的便民服务网络。

在乘新一小区,乘风社区还创新社区服务综合体模式,将收费服务、医疗服务、金融服务、通信服务等引入社区,实现政务办理、缴费服务、就餐洗理、休闲健身、基本医疗、助老入托、投诉咨询“七个不出园”,倾心打造新型民生服务平台,让居民真正体会到便捷服务。

为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家园意识,乘风社区开展了*届社区节系列暨家文化展示活动,进行“百姓家训”征集,规范乘风大家庭的家风、家训、家规、家歌、家标、家刊。同时,组织社区各类文艺团体讲述乘风、唱响乘风、舞动乘风,使社区真正成为群众解决生活之需、寻精神之乐、交邻里之友的幸福家园。

如今,乘风社区倾心营造的“家园文化”已吸引了数万人参与,它就像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居民,让他们时刻感受着家的温暖。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