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创新项目就有教授指导
“学校给我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为激励大学生们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我省高校纷纷**各种奖励制度,加大对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力度、资助力度。东北林业大学2011级自动化专业学生李双说,“学校所做的一切,撬动的是我们‘95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让我们撬动地球。”
自动浇花器、会说话的哑铃以及能够解决汽车在冬天打滑的汽车智能撒沙板,这些看着就创意十足、实用性强的科技创新产品并不是全国创新大赛的作品,仅仅只是东北林业大学校内创新比赛的项目。李双的创新参赛项目是自动浇花器,只要把传感器插入土中,就会感知土壤的湿度,湿度低于一定的数值,设备就会自动浇水,高于一定的数值就会自动停止浇灌。李双告诉记者,自从将这个创新项目上报给学校后,很快就有学校教授来进行技术指导,在学校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个创新作品还申请了**并且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东北林业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经费、政策、机制和平台等方面给予学生创新大力支持。自2007年以来,学校已立项42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仅2013年我们学校就立项8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基于项目发表论文134篇,申请**27项,软件著作权4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的奖励总计680余项。”
和东北林业大学一样,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十分重视鼓励学生创新。自2007年该校成为*批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高校以来,学校建设15个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8个校级创业实践基地,并大力推进实验室时间、空间和内容的全面开放。学校实行以过程评价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近三年立项总数达1280项,其中获得***资助375项,参与学生3425人次,参与指导教师780余人次。哈工大还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大学生参加**及以上科技竞赛活动,“十二五”以来,共获得**以上奖励3538项,其中**级681项、***1308项、**1549项。
哈工大软件学院学生姜文浩说,由于有学校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他的团队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我们团队帮助银行改进的手机软件由于技术完善、创新点多且界面友好,不但得到了比赛评委的认可,还得到了企业的认同。我们获得了邮储银行的项目资助资金,供我们下一步继续开发并改进软件,这对我们继续创新创业十分重要。”
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学会副***、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杨芳说,“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必须要搭平台、强师资、建课程、聚合力。但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学校要努力,还离不开社会,**,以及企业的支持。学生的创新项目要能解决企业、社会的实际问题,企业要为学生的创新项目提供支持资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青年创新的良性循环。”
他山之石
补齐创新教育的短板
-将专业特长融入创新
-挫折教育对困难有准备
-保护知识产权防“借用”
□本报记者衣春翔
我省高校在鼓励学生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当记者随我省高校学生赴北京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时发现,全国高校如今无不把鼓励创新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石。相较于发达城市,我省高校在许多方面还有所欠缺。我省还需要学习先进经验,补齐短板,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学生创新能力。
问题一:我省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和创业创新课程没有实现有机融合,甚至相互脱节。
对策: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该问题,清华大学设立了“创新创业辅修学位”。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孙宏斌介绍,该课程为期两年,共计20个学分,主要供校内学生选修,核心课程包括“短暂而密集的跨学科导引课”、“挖掘具体知识内容的方法工具课”等。这些课程除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技术及方法外,还将引导学生如何从自己所学专业出发,寻找创新项目,或是发挥专业特长,组成创新团队,从而实现专业课程和创新课程的融合。
问题二:我省很多高校的创业创新课程主要以成功教育为主,缺少对失败案例的分析和挫折教育。
对策:上海财经大学的参赛者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中,就经常会请学生创业者来讲授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挫折与教训。“比如我们学校学生车林创办了大学生手机报和点星网,目前已经拥有50万大学生客户和100万元的利润,但他的讲座中,却告诉我们,在他进行商业创新活动之初,虽然获得了30万元的资助,但因为管理不善,血本无归。听了这次讲座我懂得,创新的成功要以失败开始,这让我对于创新过程中的困难更有准备。”
问题三:我省高校和大学生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对策:记者采访我省很多创新大赛参赛者发现,只有少数大学生在参赛之前就已经为自己的参赛项目申请**。而各类创新大赛都向社会开放,稍不注意,参赛项目的理念就会被一些企业“借用”。北京、上海和浙江众多高校的参赛者告诉记者,学校为学生建立了完善的创新服务。学生的所有创新项目都会由高校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助备案或是申请**,保护学生利益。据了解,在我省只有东北林业大学有这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