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清**宣告垮台,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随之废除。
1929年,*后一座文庙在哈尔滨建成,可以说它是生不逢时。当然,今天,文庙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每到升学季,都会迎来一个小旺季,平常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传扬孔孟之长。
几经时代变革,文庙的红墙、古树,静静地聆听着,墙根下、树荫下,少年的心愿、长辈的叮咛、恋人的窃窃私语……
正因为没赶上科举制度,出不了状元,这本应该由状元郎推倒的南墙,就一直耸立着。只有侧门没有正门,也就成了哈尔滨文庙的特别之处,并且有了倒走状元桥的特别参观路线。
文庙为三进院落布局,走过状元桥,*吸引我的不是红墙、琉璃瓦,而是正殿两侧枝叶繁茂得像小山一样的千山油松,苍劲挺拔又带着些老者的谦卑。总感觉他们不仅是有生命的,多少冬去春来,几多沧桑变幻,在和人类的共处中,它们也学会了用姿态与人类交流。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站在树下,仰起头,空气是那么凉爽,突然理解了三毛阿姨说的“站成永恒”。
当年的人建哈尔滨文庙也是蛮拼的,除了千山移来不老松,还有张学良将军亲题的碑文。
说到碑文,文庙的工作人员给记者讲述了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
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已经无从考证。只听说那天,一群**派风风**地跑进文庙,吵闹着要砸了张学良将军题写的那块石碑。由于大墙当门,破拆车辆从小门进不来,工具又不得力,砸了几下,石碑表现顽强。气急败坏的**派们在碑上刻下了“**有理”四个大字,便悻悻离去。
也多亏了那面没被推倒的南墙,让这块石碑在那场历史变革中得以幸存。这座生不逢时的文庙,经过战乱岁月,熬过10年**,终于迎来安逸的晚年,1996年,哈尔滨文庙被列为****保护文物单位。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