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新推出的“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新功能让一些人很恼*,他们声称:“你们那些只给看三天朋友圈的,下一轮拉黑”,眼看着,一出出友尽大戏山雨欲来。喊拉黑的人表示很委屈:陌生人之间都能看十天的朋友圈,我跟你好歹是好友关系,你却只给我留了三天的“查看权”。这就好比,欧阳克兴致勃勃地向黄蓉介绍西域的别有洞天,黄蓉却让他在桃花岛连路都找不着。
这岂不是很尴尬?我对你开放朋友圈,你也应该对我开放朋友圈,但你没有,所以我就不高兴了。这是一些人要拉黑对方的原因。说到底,在原本对等的社交关系中,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对方的不真诚甚至不尊重。
但朋友圈仅开放三天的人,他们的初衷真的就是想**你吗?我觉得并不是,这一行为的背后,既有普遍的心理机制的作用,也有因人而异的个体化原因:他也许只是对过去的**,也许是想保留一点隐私,也许只是想保持一丝神秘感,或许没有什么复杂的原因。
心理学上有个有意思的说法:人们往往对别人的生活感兴趣,却又总是不想让别人窥见自己的隐私。这正好解释了“朋友圈仅显示三天”的现象:你之所以发现别人朋友圈仅三天可见,除了概率很小的工作等原因外,无非是想窥探他人的生活动态,说白了就是八卦;而对方朋友圈仅三天可见,恰又证明,一个人不想让别人窥见自己过往生活。
双方的需求相互矛盾,这是基本的人性。
人们依赖于**的社交生活也在不断被重塑。据4月24日企鹅智酷发布的《2017**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显示,超过80%的用户在**上有过工作行为,其中一线城市57.5%的受访者使用**办公。所以,**朋友圈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熟人社交工具,而是在向功能型社交工具转变。
以前,我们所有**好友几乎都是周边的亲友,但现在,众多“好友”中可能很多都未曾谋面。为转账方便加一下理发小哥的**,但我们真的有必要让他关注我们的生活吗?拉黑**会尴尬,分组又嫌太麻烦,所以干脆就将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