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很难出现伟大的公司,同时大量初创企业死于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中国的创业环境与美国的区别是什么,创业者应该如何在中国的创业环境中生存壮大?
李丰:中国市场是丛林法则。
中国和美国创业环境的区别,就好像丛林和竞技场的差别。美国的跑道很好,只要你规划好路线一直跑,你就有机会成功。在中国创业则全然不同,因为这里没有那么明确的跑道。
美国是个竞技场,拼的是能力、速度;而中国是丛林,你知道你的目的地,但是没有人知道该如何走。所以在中国是一套丛林法制:你既需要有明确不变的目标,又需要有探索道路的能力。所以这个时候理想主义就非常重要,你需要有明确的大目标,结果你就更可能成功,虽然途中会走些小弯路;但如果没有目标或者途中迷失方向,结果就是得走大弯路。
田溯宁:中国的创业者需要更灵活。
**式创新还是主要发生在硅谷,硅谷从投资角度来看有一些标准,甚至安卓森-霍罗威茨有自己的一套方程式。但在中国市场,很多事情**看逻辑,没有模式。这个时候就需要创业者更灵活,当然这也意味着伴随很大的风险。再者,中国有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或者**方面的因素,云计算很明显,需要很多许可才能做。需要在与**的交流中才知道这事能做或是不能做,做到什么程度;因为中国就是人情社会。
胡斌:中国创业者需要快中求生。
我从新浪出来创业的时候,觉得中国还没有多少真正懂互联网的人,但现在的年轻人,都比我当时对行业和技术的了解更深入。一批大公司也锻炼培养出很多互联网行业的管理人才;因此我认为职业经理人这个阶层已逐渐成熟。不过,中国市场在不远的将来就出现大的**式创新的可能性不大。“美国人负责创新,中国人负责copy”这种状况在*近几年或许不会有大的改变,但再过个五年或者十年,情况会发生改变。
刘二海:中国人对创新的理解有偏差。
很多人说中国现在缺少创新。但其实大家对创新这个词有很多误解,*先是为什么要创新?创新是为了战胜竞争对手。我的这个观点曾被指责为“狭隘”,但事实如此。创新意味着失败的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不愿意创新的原因,一旦失败,他需要承担责任。而公司甘愿冒风险创新的原因就是要战胜竞争对手。原创的风险太高,因此既然创新一点点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还要冒更大的风险?毕竟,从VC的角度而言,我们要控制风险而非制造风险。但在目前这种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环境下,为了战胜竞争对手,创业者需要不断创新。
李开复:中国淬炼出的商业模式更强健。
硅谷是一个鼓励冒险、鼓励失败的*大实验室,每一次失败都会被称为经验。中国整体的创新力还和美国有一些差距,因此更多地还是基于中国市场的优势。
中国人创业的优势并不是创新,而是技巧和坚韧度。中国整个创业环境就是一个*大的角斗场,淬炼出来的创业者和企业的强壮程度比美国更高。
中国的商业模式也往往会比美国更复杂。美国人很直接,我卖产品、你给我*就是了;我卖游戏,你玩,付我*。但中国不是这样,要先免费满足所有用户,然后挖掘出你的欲望,靠这个来获取*大的利润。
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建立了非常高的竞争壁垒。对手不可能打价格战,因为我本身就是免费的。无论游戏还是淘宝还是360,都是在*艰难的环境里面淬炼出来的商业模式,我相信它们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生存下去。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