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天使” 嘎丽娅感动中俄

2014-12-18来源 : 互联网

在*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在这个有着“国境商都”之称的中俄边境口岸,为拯救无辜生命而牺牲的中俄混血少女嘎丽娅虽然已消逝近70年,但却并未被两国人民忘怀。

嘎丽娅是华俄通婚后代,1928年出生。父亲张焕新是山东省掖县人,母亲菲涅在兵荒马乱中随难民逃到绥芬河。据大哥张国列回忆,嘎丽娅“从小长得就漂亮,个头有一米七十,常梳两条辫子,爱穿连衣裙、长筒袜、布鞋,爱戴各种各样的围巾、披肩”。1941年6月,由绥芬河俄罗斯侨民协会发起举办了一次大型音乐比赛,嘎丽娅以一*《白色的刺槐花》获得一等奖,1944年她又在哈尔滨音乐会女中音中*占鳌头。据史料记载,她“由于才貌**,品行兼优,绥芬河家喻户晓”。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绥芬河城区内的日军已基本被歼灭,但盘踞在绥芬河天长山要塞的日军,挟持部分中日妇女和儿童仍在负隅顽抗。为使要塞中无辜的妇女儿童免遭战争伤害,苏军决定上山劝降。因嘎丽娅懂中、俄、日三国语言,以军官菲多尔琴科为*的小分队带领作为特别军使翻译的嘎丽娅登上天长山劝降。

8月12日,嘎丽娅先后两次登上天长山。第二次时,日军禁止苏军接近谈判地点,只允许嘎丽娅一人单*与日军接触,苏军其他人员均拉开距离,在要塞外等待谈判结果。嘎丽娅一人跟随日军走进要塞。三个多小时后的黄昏,日军机枪突然扫射,劝降失败。

天长山战役之后,嘎丽娅的家人和她的同学、邻居们多次到山上寻找嘎丽娅,但始终没有找到当时年仅17岁的她。

时光永是流逝,但绥芬河人民并没有忘记在世界反***战争胜利前夕英勇牺牲的嘎丽娅。2004年8月31日,绥芬河东北亚文化研究会***陈云来费尽周折,终于在俄罗斯波格拉尼奇内区一个小村子里找到了当年带领嘎丽娅上山劝降的苏联红军军官菲多尔琴科的妻子。原来,菲多尔琴科生前,曾不止一次地对家人讲述了当年带着嘎丽娅劝降的详细经过。

2005年世界反***胜利60周年之际,从事地方史志工作数十年的绥芬河市民孙伯言等民间人士开始自发募集资金,邀请俄罗斯*高美术学府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院长等人设计、筹建纪念嘎丽娅的“友谊和平天使”雕像,并以当地市民的名义给俄罗斯总统**写信,邀请他为此题词。

2007年5月,**回信并为嘎丽娅雕像题词。6月,时任俄罗斯驻华大使专程来到绥芬河转交**亲笔签名的信件。

**在信中写道:“俄中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真挚友谊的基础之上。人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大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将对这次沉重考验的记忆和对那些英勇献身英雄的哀思传递给子孙后代。为此而建立‘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来表彰这位翻译姑娘拯救和平居民的功绩,这将受到后代人的敬意。我建议纪念碑上应该刻上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友谊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和绥芬河市一直重视嘎丽娅事迹的保存和展示。黑龙江省民政厅在《关于授予嘎丽娅同志烈士称号的批复》中号召“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她为了反***战争胜利和中华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烈士遗志,牢记中俄友好”,绥芬河市也专门修建了纪念馆。

如今,每到重要的日子,当地市民和俄罗斯友人都会来到“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前献花、举行纪念活动,而300多平方米的嘎丽娅纪念馆已先后迎来8万多中外来宾,成为中俄两国友谊的见证。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