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哈尔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14-02-26来源 : 互联网

在冰城除了有好玩的之外,还有就是有文化气息的博物馆。每个博物馆都是一座文物的收藏地,每一件文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又代表了一段历史。走进哈尔滨各大博物馆,通过各个展馆的镇馆之宝,去发现每一件文物身上的**故事,一起来探索哈尔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吧!

铜坐龙为**级文物,现被列入国家一级品,曾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北京**期间的巡展和在加拿大举办的《升起的黑龙》展览。1965年夏,阿城农民裴某在下地干活时刨出一块坐龙型的金属疙瘩。拿回家后,他用*烧、用牙咬,确认不是金子后,就随便丢在家里。可这个坐龙型金属非常奇特,经常发出奇怪的“呜呜”声,尤其到了晚上,声音非常吓人。为此,裴家将金属疙瘩送到女儿家,但仍然发出怪声。1974年,裴家以18元的价格将该物卖给阿城文管站,1991年,铜坐龙上调省博物馆收藏。

经**鉴定,该铜坐龙体高19.6厘米,重2.1公斤,黄铜铸造而成,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其发出的“呜呜”声系龙嘴的特殊构造所致。由于该龙呈蹲坐式,龙*微扬,张口似吟啸,威武雄姿,后又被人称为金源**龙,目前是省博镇馆之宝。

哈尔滨市民张先生是集邮爱好者,30多年前,他在旧物市场购得了一块符牌,一直视作珍宝。多年前,有北京的收藏家出资数万元收购,张先生没有转让。在这次邮政文物征集中,邮政博物馆筹备组人员找到张先生征集这块辽金时代圣旨“符牌”,他“忍痛割爱”,符牌成了邮政博物馆“镇馆之宝”。

据考证,符牌作为朝廷信使或者接待别国来使的凭证,沿用了数千年。邮政博物馆从张先生手中征集的符牌为**与铜的合金材质,长14厘米、宽4厘米、厚度为0.05厘米,上面錾刻了3个字。经内蒙古大学**破译,这块符牌上的3个字为契丹文,意为“敕宜速”,是辽金时代的圣旨**,用于朝廷信使传递皇上圣旨。

哈尔滨市*币博物馆位于道里区尚志大街160号,建于2007年11月14日,是一所****专题性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币博物馆主要从事*币的收藏、展览和研究,其基本陈列分为中国古代*币、哈尔滨近现代流通*币和新中国*币三大部分。以中国*币发展史为主线,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展出了哈尔滨地区出土和流通过的*币,较为系统地展示了*币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历程和对经济的影响。馆内展品有各种*币及与*币有关的文物10余万件,其中包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精品。

如出土于宾县的金代“承安宝货”、华俄道胜银行发行的银锭等。此外,还展出了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发行的各套人民币票样、各种纪念币、港澳货币、俄日韩货币,以及与*币有关的*范、*树、*串等。在博物馆里陈列着的15枚“华俄道胜”金卢布是该馆独有的宝贝,它与“承安宝货”、金卢布同为3大镇馆之宝。同时,还记录了各种*币的起源和流通过程,更加深了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动力。

位于哈尔滨中山路157号的哈尔滨电信通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台西门子68D电传机,在黑龙江省仅此一台,在全国范围内也并不多见。2006年12月1日哈尔滨电信通信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分清末、民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3部分,记述、展示了哈尔滨市电信通信事业发展的历史。

展馆里展览的电文,有些距今已有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其中一些还是市民捐赠的。此外,曾经风靡一时的传呼机、大哥大,都陈列在展馆里。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台二战时期的西门子68D电传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共购买了几十台该型号电传机,黑龙江省有两台,只有这一台保存下来。据陈讲,该电传机在国内也属罕见,保存下来的数量已经不多。在电传机上,不但有电话拨号盘,同时也有英文键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南岗区一曼街253号的哈尔滨市博物馆接收了一批重要文物藏品——130件清代晚期到民国初期的织物。其中一件“兰绸地平金云龙纹龙袍”,时至今日,仍堪称该馆的“镇馆之宝”。只是,受哈尔滨市博物馆展馆场地所限,这件“镇馆之宝”连同其他织物,只在1994年“一露芳容”,此后就再无缘展出。

哈尔滨市博物馆的一位**这样描述这件服装:“它无论是用料、纹饰、形制、色彩还是做工,都非常讲究,当年只有一品官员,在参加皇家庆典和祭祀时才能穿,可以说在各地博物馆的收藏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不是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龙袍吗?为什么这件“龙袍”一品官员可以穿呢?这位**解释说,“老百姓习惯性地认为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龙袍,其实四品以上官员也是可以穿的,但是在用料和颜色上是有区别的,皇帝的龙袍是明黄色的,从来不穿蓝色,即使是便装也没有蓝色的。细心留意,这个在很多清宫剧里都可以看出来,而这件“兰绸地平金云龙纹龙袍”恰恰就是蓝色的。

在这件衣服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收藏故事。包括“兰绸地平金云龙纹龙袍”在内的130件文物,最初是由一位居住在中国的荷兰侨民收藏,他从民间收集到了这些文物。上个世纪60年代,这位荷兰侨民准备回国,打算将文物一同带走,结果被哈尔滨海关截获。当时,海关人员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没收了这批文物,并移交给了哈尔滨市文化局。

1984年5月30日,刚刚组建不久的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接收了这批织物。购置樟木箱、吸湿机,订做了大抽屉柜,邀请省内外鉴定**来哈鉴定文物级别,至此,这些文物才“名正言顺”地得以平整地摆放保存。1994年,作为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所属单位,哈尔滨市博物馆展出了这批文物。博物馆的那位**清楚地记得当时展出的景象:“展出期间很多高校学生、市民都来观看,一位台湾客商还亲自跑到北京故宫去看那里展出的服饰,和这里的服饰进行比对后,把一家老小都带来参观了。”

哈尔滨文庙(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建成于1929年,建成后屡遭变故,“道洽大同”匾是该博物馆“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非常珍贵的文物,也是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道洽大同”匾现悬挂在大成殿正中孔子神龛的上方。这是一块长方形木质横匾,长3.04米、宽1.43米,正中刻有“道洽大同”四个贴金大字,字体遒劲有力,由清朝末年最后一位状元、著名书法家刘春霖撰写。

哈尔滨文庙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70余载,却历经沧桑,原始文物几乎荡然无存。1985年文庙划归文物部门,当时,院内杂草丛生,萧条冷清,只有残破的仿清古建筑。据当时参加接收的省民族博物馆工作人员讲,他们进入文庙时,大成殿门前仍有部队战士站岗。一天,一名战士对工作人员说,大成殿内神龛上有一块又大又厚的木板。

大成殿内右侧后部有一个小门,门内有楼梯,顺着楼梯可达神龛顶部。工作人员将木板翻过来一看,是一块大匾,“道洽大同”匾这才得以重见天日,如今,该匾悬挂于大成殿内。此匾为什么会扣在神龛之上?有人猜测是有人为了保护这块匾而特意将其翻过去的。那么是谁干了这件好事呢?现在已经无法考证。“道洽大同”的涵义指儒家之道正好与大同思想融洽吻合。“道洽大同”四个字体现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可以说“大同”世界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最高境界。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